下面就开始写流水账日记:
1 上海City Walk
这次是我第三次来上海,也是我呆的最长探索得最深的一次。前两次来都是一个人,商务的那种的。
对上海的探索是从武康大楼地标开始的,然后一路沿着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去到了安福路,没有看到安福路的超级IP安福路公主,然后在乌鲁木齐中路的JamaicaBlue Cafe吃了午饭。

那三条路应该可以提现出上海的小资和腔调,文艺青年妥妥地喜欢那里,小小的桌子,小小的凳子,一家接一家的咖啡馆,一家接一家的路边酒店,所以在天亮的时候可以一杯接一杯的咖啡,天黑后可以一杯接一杯的city drink。我非常喜欢。

晚上去了张园,找到一家叫“山石榴”的贵州餐厅,花溪牛肉粉,贵州酸汤鱼,烤牛肉,豆花,绝了绝了,贵州那边的酸味在整个口腔体现得太透彻了,我几乎把一大碗的酸汤给喝完了。
“山石榴”非常惊艳,头天晚上吃了一次,第二天中午又吃了一次,一模一样的菜。

第二天的上海city walk选择了从苏州河方向去到外滩,而不是从南京路步行街。
从四行仓库沿着苏州河一路走,一路都是故事,关于老上海的故事,沿路都很凉快,人也非常少,跟典型的上海滩不一样(比如南京路步行街),我喜欢这种感觉的city walk,也很喜欢上海的腔调。


在张园附近,我们偶遇了一家星巴克,本来以为是上海无数星巴克中的一个,但进去后发现不对劲。
后面发现这是星巴克亚洲首家全沉浸式咖啡体验门店——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作为一个咖啡狂热爱好者来说,我可以在这个地方呆上一整天。但时间紧任务重,只喝了一杯只有那个店才卖的手冲咖啡。我还在那个星巴克录个一个很短的say hi视频,发给了四两VIP群的朋友,这招非常灵,是我跟金总学的。

2 上海迪士尼
其实我们在上海的时候都还没有决定是否要去迪士尼,毕竟迪士尼更适合小朋友或喜欢通话的小女孩,而我一个40多岁的人中年大叔去,想想画面就有违和感。
但是我错了,大错特错,所以我专门开了一篇文章来纪念。

3 三亚太阳湾
三亚之行的第一天就碰到台风,台风也差不多影响了两天。
本来期待的碧海蓝天变成了乌云阵雨,计划的大海潜水也变成了游泳池游泳。
不过旅行和人生都是这样的,完全不由自己控制,但仍然可以享受和感受。
因为乌云和大雨下的海很有感觉,以至于后面几天晴后,我们都非常怀念台风天的海景。

可能正是因为下雨,所以大家就喜欢窝在房间里,所以很多设施和场地人都非常少,比如我就可以独享130米的泳池,在人超级少的沙滩上跑步,在没有人的海中游泳,在人很少的酒吧听现场音乐。
这次的一大收获就是一首叫做“what the world needs now”,这其实是一首1965年的老歌,是Jackie Deshannon原唱,但我们在酒店房间听到的是另外一个版本:
这首歌配上台风天的海景,绝了,然后2天都是这首歌做BGM,无限循环播放。
对我来说,度假中最开心的就是大量的吃,大量的喝,然后大量的运动。


还收获一个技能就是:如果去到一个自助餐厅,我会先找到餐厅的客服经理,然后找他/她请教他们餐厅众多的菜品中,哪些是非常有特色和金典的食物,或者一些隐藏菜单及特调饮品,通常餐厅客服经理的推荐都会非常给力。
也正式因为有了朱经理的推荐,我才第一次吃到班尼迪克蛋,之前听都没有听过,所以如果没有他的推荐,我100%错过这个美食。

4 三亚海棠湾
海棠湾是一个新的度假圣地,酒店一个接一个满满排在整个近乎笔直且漫长的海滩,相当澎湃大气,这跟太阳湾截然不同。

我们酒店也非常现代动感。

在这边吃东西都是撑到爆炸护墙出去的

由于亚特兰蒂斯就在旁边不远,而且听说可以蹭到免费水族馆看,所以对于我这种潜水爱好者来说,那是肯定要去的。而且再说了,我的AIDA自由潜水教练一个月前还从昆明带队来亚特兰蒂斯水族馆比赛,所以更是要来看看,也幻想一下我将来也可以来这里跟无数的海洋生物潜水的情形。
其中一天晚餐没有在酒店吃,但这一餐真的是让我们相当惊艳了,那就是香港著名的老牌餐厅:翠华。
我们很多年在香港转机的间隙还溜出来做地铁到尖沙咀专门去吃了翠华,但这次的翠华感觉更好吃,每一道菜都非常有滋味,回味无穷。以至于第二天晚上要离开三亚之前,我们再次去到翠华,点了一模一样的菜,二刷了一把。

5 总结
由于疫情,4年都没有出远门度假了,所以我们之前甚至觉得可能我们一向喜欢的度假可能慢慢减少了一些魅力,但是这次出来后发现我错了,不是度假和旅行本身的问题,而是当我长时间不做一件事后,慢慢就忘记了一些感觉。
这不,出来一次后,再次点燃了我对度假和旅行的盼望,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