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我们在上海的时候,还没有决定是否要去迪士尼,毕竟迪士尼更适合小朋友或喜欢童话的小女孩,而我一个40多岁的人中年大叔去,想想画面就有违和感。
所以一直纠结,要不是最后我老婆还是选择去看看,我一个人是肯定不会去的。
但最后怎么我错了,大错特错,不然我也不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纪念,而其中最有价值也是最神奇的是一个转变。
我们差不多是8点左右坐地铁到了迪士尼,其实从地铁上我就有点担心和恐惧,因为在前一天据说是有六七万人入园,我一想到那么多,那么多人在排队,一种焦虑和头大就冒出来了。
在地铁上,我老婆告诉我她在做攻略时听到的一种说法:
很多人都说在迪士尼一天后都非常疲惫,但到了晚上放烟花的时候,全部人都会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快乐。
我对这句话的前半部分表示相当赞同,但对于后半部分,我觉得是商业运作的结果,迪士尼花重金打造了一个童话世界,然后让大家按照他们的设计来游玩和消费。
从地铁出来后,全部人就开始一个方向快步前进,我在人潮中跟着大家前进和等待安检入园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
- 人人都急于奔跑,打卡,玩尽量多的项目,难道大家都完全忘记了来到迪士尼的初衷是开心和放松吗?
- 很多人们在排队等待的时候吃早餐,似乎忘记了事物的味道,忽略了本来是可以坐下来慢慢吃。真的要那么拼吗?
- 等待玩项目的时间可能是60分钟或更长,但体验项目的过程或项目带来的刺激只有30秒或60秒。真的值得吗?
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加勒比海盗,一个制作非常精美的项目,不得不说体验是非常好的,而且我们几乎没有等待就玩上了,心情大好。
然后就是七个小矮人的矿山车,可爱,有一点点儿童过山车的感觉。
再然后就是维尼熊,从布景,音乐,设计,速度,难度来说,就是5岁以下小朋友玩的项目,但是我在那一分钟多的时间里,突然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开心,那些非常幼稚的维尼熊造型似乎突然把我的年龄变成了5岁,我很吃惊,但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我希望知道原因。
再之后还完了很多其他项目,也看了2场演出,当然,我也玩了非常出名的创极速光轮,也玩了迪士尼惊险刺激的天花板项目:抱抱龙(玩了2次)。
客观说,这些刺激项目对我来说其实不够刺激和惊险,毕竟我也算是一个极限运动玩家,所以游乐园中的任何项目都不会带来太大的心跳、尖叫、肾上腺素。
即使我在抱抱龙上得短暂失重,情绪和血压也是非常平稳的。我在第二次的时候甚至刻意让自己进入了一种冥想的状态。
但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晚上8点多,看完万圣节反派花车游行后,我们排队玩了一个叫做小飞象的项目(就是下面的那个视频),也就是在这个项目中,我在迪士尼的幸福度达到了巅峰,也让我的情绪和身体发生了巨大的波动。
我在小飞象上神奇般的闭上了眼睛,左手拉着我老婆的手,右手张开笔出一个飞翔的动作,可能只有短短的40秒小飞象就停止了。速度非常慢,非常幼稚,但我却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开心和莫名的幸福。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体验,我想如果我们在上午就玩这个项目,可能就不会这个体验了,但经过了12个小时,效果就不一样了;如果这个项目增加一些刺激因素(比如高速或失重),或许也不会有这个体验了。
然后我突然就明白了和体会了在文章最开始的那句话:当大家玩了一整天后,人们都会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快乐。
在那个小飞象后,在经过了12个小时的玩耍后,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想:
- 玩什么不重要,跟谁一起玩才是最重要的
- 在游乐园里各式各样的人,有的盛装打扮,有的带着计划、食物、梦想、激情,来到这个梦幻之城,大家追求的是什么?虽然在这个问题上我在前半部分时间有点迷失,但后面似乎慢慢知道了一些
下次有机会我还会去迪士尼,然后还要玩维尼熊,小飞象,旋转木马。
因为或许到了一定年龄的人去游乐园,就应该多玩玩那种 5 岁小朋友的项目。
